大多数经过美术学习(尤其是参加过艺考)的同学
反而有着“错误”的素描握笔方式,如下图
可能大家发现自己的握笔方式
或者身边看到过的情况都被我们定义为“错误”
先不要急着生气
为什么我们说以上的握笔方式是错误的?
这样的方式从何起源,到底是怎么回事?
今天来给大家揭晓这个神奇现象背后的原因
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握笔方式,都是为了画好素描,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古典素描、法国学院派素、俄罗斯素描以及我们的中国素描。
◆ ◆ ◆
古典素描
油画侠管老师的古典素描作品
这是管老师在大学的作品(这张纸可是已经有25岁高龄了哦),古典素描不是以明暗为表现对象的,很多笔触是顺着皮肤的,表达了块面的形状和范围。
你用明暗素描的画这张画一天是画不完的,从开始摆模特到最后完成是早上9:00到下午16:30左右下课(包括吃饭),一天一张就可以完成。
它所记录的最多的信息量用的是线条,包括轮廓、转折,甚至高光、块面、肌理……这些信息不是靠明暗,是靠排线。
通常情况下,画耳朵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笔墨,但是这只耳朵除了轮廓以外,大量地使用了空间中线条的扭转,把耳朵的起伏很好地雕刻了出来。
左边这只手,在手背上的高光是预留出来的,也就是说,许多排线是有块面的终点站,有块面的边界,这个是非常重要。同时手臂的轮廓部位有反光,所以所有的排线是有节制的。
明暗交界线的宽度也能通过排线很好地表达出来,而且这个宽度是变化多端的。
◆ ◆ ◆
法国学院派素描
以前的古典素描,像凡·艾克、丢勒、鲁本斯……,他们是小规模的作坊式,随着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,美术学院开始产生。
法国学院派是美术学院最高的代表,其中有一个画家叫修拉。
修拉素描作品
这个画和前面的古典素描不一样。我们以为开始有明暗了,但它的主要特点并不在明暗上,主要特点依然是在轮廓上、边线上。他的用笔的描绘方式和古典素描的诀窍一样,所有的用笔都是未来油画的用笔方式。这张所谓明暗素描的用笔其实是古典的用笔方式。
法国学院派实际上是改良了以前的古典素描的做法,它变得更加直接,甚至有一些明暗介入,但它还是轮廓,只不过轮廓比较粗而已。
法国学院派和古典素描的大平光完全不一样,
古典素描——荷尔拜因素描
但是无论怎样讲,他们的基础依然是在轮廓和类似于浮雕的那种表现形式上,虽然有明暗,但是它的明暗并不强烈。
◆ ◆ ◆
俄罗斯素描
俄罗斯人学了法国学院派以后,他们回到国内油画,因为他们的是日照时长很短,所以他们怎么办?
是拿这个素描来代替油画的训练,开始做光影推移。
俄罗斯素描
◆ ◆ ◆
其他素描
到后面像尼古拉费欣,像现在的很多美国学院派的画家们,他们画画就更加放松和自由了,从完全的线条到法国学院派到完全的明暗,到中国素描。
美式素描-管老师作品
美式素描-管老师作品
这些素描它的功能不一样,用途不一样,研究对象不一样,所以它的风格自然也是不一样。
我们很常见的捏笔是捏在后面这样排线。可是为什么是这样的呢?
这要追溯到我们中国人去学素描的时候,我们是为了画巨幅的宣传画。
管老师在16岁是去打工的时候,那时所有电影院的海报都不是印刷的,是靠手工画的,而且放一个电影就要换一张。
这种宣传画很大,画的一个头要比身体还高,那画家们怎么办?
是拿扫帚的柄绑上铅笔,因为要打形。拿得很长很长,就像教鞭一样长,站在很远的地方去打形,甚至于无法甩圆圈,只能是笔放上后,从一点到一点再到一点,从点到点是砍,从一点到一点是削,因为实在太大了,只能这么画。
这就是我们握笔的根源!
我们培养的以前做革命宣传画的人都是画对开,原开的画,笔必定得拿在后面甚至于后面还要接一个套子,这样才能画画,而且必定是砍的。
正确的捏笔方式一
但是真正的传统绘画的捏笔方式不是这样的,应该是捏着,是横握笔,但它是捏在前面的。
在排线的时候,排的不是线,排的是块面,是明暗。在一开始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线,线是到最后做肌理用的。而块面是铺展用的。
有同学会说,这么铺画出来好粗啊。
请注意,造型的精细不是看块面精不精细的,造型的精细是看轮廓,看高光的准确度,大家都很喜欢佐恩,佐恩画的都是模模糊糊的,都是虚的,但是他还感觉很精细,为什么?因为他的轮廓依然很棒。
佐恩素描
横握笔打形有什么特点?
曲线和直线都可以很容易。
我们在绘画的过程当中,第一步应该是比例、方位和审美工作;这一步如果完全都用直线,你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,因为有的东西是曲线,有的东西是直线,在画的时候应该结合,明明可以一下就画出来的。
全部用直线的砍线条式打形
砍线条的方式是画巨幅绘画的方式,它被以讹传讹传到了A4纸的小纸上也这么画,它是有问题的。当然我们宁方勿圆是对的,但是不要忘记宁方勿圆是为了分形不是为了砍线条,所以这是很深的问题,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。
真正的西洋素描的捏笔方式是横卧笔,捏前端;这是第一种。
那这样捏笔能画得细吗?
用这样的手势可以把头画成五毛硬币这么小,可以画得很细。如果用排线,在你砍的过程中什么都没了,这是最粗糙的方式,它是不准确的。
手腕是比手肘灵活的,所以当你往后拿笔砍线条的时候,其实是僵硬的,它使用的不是手腕。最灵活的是我们手腕和手指,这是最灵活的,所以它可以画得很细,婴儿初生下来时就是握拳拿东西的,这种方式也是我们生下来就会的方式。
正确的捏笔方式二
还有一种,有些古典素描小幅的画是像写字一样的捏笔方式。
这种方式应该很好理解
所以真正的西洋素描绝大部分时候是横握着拿,要么写字式拿。
为什么我们说捏后端的握笔方式是错误的?因为它已经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需求。
我们不再需要在墙上画巨幅的宣传画了,将来你在工作的时候想一想你的数位笔怎么拿的,你从学习的时候就要改过来。
对于要参加考试的同学,也建议可以尝试一下,用这样的握笔方式会发觉你的素描会大大的进步,我们要说一下根本的原因。
大家有没有想过铅笔在画画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?削对铅笔很重要,铅笔和手势应该是匹配的,它们对画的影响非常大。
如果大家看过素描展,央美在60年代留校的精品作业展或者是俄罗斯的素描,我们会看到纸非常舒服,明暗感觉像一层地毯,是一层细细的沙,但是有时候现在的素描看上去又黑又脏油光光的没有那种质感。
为什么?
和握笔也有关系。要想画出一幅好画,记住,第一你必须得捏着头,横握笔。为什么这么握?和纸张的关系是什么?
我们把纸张放大,是像地毯一样的,纸的纤维是竖起来的,
当你的用笔对着它,像个匕首一样去砍他的时候,很快就会把纸张的纤维给压平。
所以它的铅灰都在纸张的表面,进不去,因为已经没有纤维容纳你的铅笔灰了。
会画的既不黑而且闪闪发亮,那个时候你是没有办法继续描绘下去的,这是像匕首一样拿笔的最大的害处之一。
对纸张有破坏性的用笔方式,稍作夸张
这样画画只能画大的东西,小东西是画不了的,第二它也很容易把纸给压扁以及破坏。
那你的铅笔倾斜下来应该倾斜到什么程度?
应该是,铅笔是先躺在纸上再用头压下去一点点,铅笔的笔头尽量和纸的接触面越宽越好,这样压强会变小,等于在表面上刮,是把铅粉刮到纸张里面去,所以你可以画得很深,而且质感很棒!你可以不停的画进去。
这就是捏笔的重要性,虽然说它只是一个术,但会折射出你在绘画上的理念。虽然画虚是另外一回事,但是你能不能画进去,很大程度和你这支笔的捏法是有关,这是最起码的第一步。
声明:文中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源于网络,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权删。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本文节选自造型逻辑学院—古典素描公开课《重识素描》,
完整版请关注B站【审美学社】观看